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杨柳歌辞五首

佚名 佚名〔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郎君上马后,不取马背马鞭,却去折杨枝柳条。
他盘膝骑在马上,悠然吹起长笛,过往行人闻笛,只觉愁绪难禁。

我如今愁绪浓重,郁郁不乐,愿化作郎君的马鞭。
出门时紧攥郎君臂膀,闲坐时盘膝伴在他身旁。

我在两泉边的小泽放牧爱马,竟忘了给马套上笼头。
我背着马鞍随马而行,为何不见你骑马前来?

遥望孟津河一带,繁密杨枝柳枝随风摇曳。
我本是北地儿郎,不懂汉人所作诗歌。

健儿要取胜,必靠骏马;而快马要显善奔之能,亦需骑术高超的健儿。
一群快马疾驰奔腾,方能分出高下。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折杨柳歌辞》收录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一脉相贯,多为征人临行之际与情人的赠答之语。折柳是古代送别旧俗,送者与行者常折柳枝寄寓留念,这一核心意象也贯穿了组诗的情感脉络。

  第一首聚焦征人辞亲远行的瞬间:征人上马后,本当挥鞭启程,却未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反倒探身折取杨柳枝。柳在古俗中本是惜别象征,这一细微动作,将他不舍离别的心绪悄然托出。此时又有悠悠长笛声随风而至,更添怅惘,让离别之苦难以抑制。全诗未直言“离愁”,而是以折柳、长笛这些承载离情的意象铺垫,用叙事替代抒情,最终以“愁杀”二字点破满心悲戚,含蓄中见力道。

  第二首转写情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简析

  《折杨柳歌辞》是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第二首说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第四首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第五首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全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4篇诗文 ► 863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萧治中十咏二首·其一

王台卿 王台卿〔南北朝〕

空庭高楼月,非复三五圆。
何须照床里,终是一人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陌上桑四首

王台卿 王台卿〔南北朝〕

郁郁陌上桑,盈盈道旁女。
送君上河梁,拭泪不能语。

郁郁陌上桑,遥遥山下蹊。
君去戍万里,妾来守空闺。

郁郁陌上桑,皎皎云间月。
非无巧笑姿,皓齿为谁发?

郁郁陌上桑,袅袅机头丝。
君行亦宜返,今夕是何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代徐诗二首·其二

王融 王融〔南北朝〕

自君之出矣,金炉香不燃。
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