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替豆萁伸冤

鲁迅 鲁迅〔近现代〕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注释
萁(qí):豆秸。
釜(fǔ):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
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 包晓玲.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29页
2、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29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25年6月5日。1924年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驱逐段祺瑞军阀政府派遣的校长杨荫榆的斗争,达到了新的高潮。5月20日,杨荫榆公开发表了所谓《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重施其诬蔑学生并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惯伎。于是6月2日的《晨报》上就出现了汪懋祖的所谓《致全国教育界》的意见书。鲁迅即于6月5日写了《咬文嚼字》一文进行反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9-170页

赏析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替豆萁伸冤》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泣的是萁,不是豆,因为在“煮豆燃豆萁”的过程中,化为灰烬的是萁,因此诗人要“替豆萁伸冤”;豆则由生变熟成为佳肴,正好用去办“教席”,供汪懋祖等人享用,借以讽刺杨荫榆办酒席请汪懋祖等人阴谋加害学生。这首诗,短小精悍,典故翻新,讽刺辛辣,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金鞭珠弹嬉春日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太行山书怀

陈毅〔近现代〕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
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
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
外线雾飘浮,内线云层积。
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溪流走山谷,千里赴无极。
清漳映垂柳,灌溉稻黍稷。
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
我行半中国,廿年不暖席。
五岭度三载,罗霄岁余寄。
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
突围到章贡,埋伏到九嶷。
黄山观云海,茅山竖战戟。
风驰万壑开,云卷千峰集。
殊多友姿态,林泉更幽僻。
此日见太行,险峻称第一。
我初入山来,麻田度良夕。
六年战平原,山居睡沉寂。
朝来启户牖,山光照四壁。
迎面仙人峰,侧观似飞骑。
又似南面朝,又似相让揖。
又似张锦屏,榜题挥彩笔。
又似三人会,俯首方对弈。
又似故友逢,抵掌谈昔昔。
众山齐南向,万马奔飞檄。
忽然一转折,昂首与天逼。
相看长不厌,万幻数难悉。
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
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
妙峰战北平,翼东敌逃逸。
大军出雄关,满蒙斧初劈。
东进抵渤海,齐鲁喜洋溢。
南进战苏皖,淮泗波涛激。
西征向郑洛,中原撑半壁。
江淮与河汉,四望红旗立。
南去海南岛,珠江风暴急。
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
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
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主力与民兵,敌军尽战栗。
始知不义战,厥功永难毕。
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
政治尊民主,联合定大计。
经济重生产,首事减租息。
文化归大众,工农兵统一。
民间艺术源,提炼显神迹。
教条毒害多,新旧皆有弊。
惟在实践中,创造合实际。
请看解放区,人足家自给。
盗匪告肃清,乞丐无处觅。
稼墙与工商,生产事蓄积。
在在无贫乏,耕三而余一。
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
华夏五千年,治隆谁能匹?
以此言抗战,到处破强敌。
以此言建国,扫除苛政迹。
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人民革命军,狂潮如卷席。
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宁一。
辛勤四年来,收功在近纪。
吁嗟乎!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旅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
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徐珂、陆士谔〔近现代〕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砦中人蜷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砦中人又鹜伏矣,盖借砦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挟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