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澌缓缓回春流,闸河不任浮轻舟。空斋腊去六十日,短梅疏花为客留。
梅花留客看春雪,三月西湖有此不。浙中山水夙缘重,官辙过处皆曾游。
昔来趋庭不谒郡,潇洒题诗八咏楼。今来下车谕父老,邻邑人识新君侯。
中年最乐奉亲事,况自官舍涓兰修。愉愉门内涤牏器,善气已动舆人讴。
琦也弱岁从诸父,僧院镫火春徂秋。栖鸦暮满窗外树,斜月照见低枝樛。
依稀此景但畴昔,辗转人海嗟萍游。新岁岭外有消息,阿叔奉檄归梧州。
仲兄匆匆别数月,踪迹尚滞藤溪头。惘然当别念家事,未敢孟浪干时忧。
都门送人已屡屡,居者不去宁无求。颇思十亩有收获,胜似朝市为身谋。
高堂康健慰游子,宁赡邸费无归休。亲慈自望可树立,力薄欲进途无由。
求才正亟汰冗长,太仓鼠雀能勿羞。还家温凊帅群季,何有郁郁思八驺。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