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两山绝胜处也。
空濛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给王革选择的居处玉溪赋诗,玉溪嵩山前面费庄,两山最美的地方。
玉华峰早晨朦朦胧胧,石淙溪水无拘无束地流淌着。嵩山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原来最美好的地方就在玉溪的旁边。那苍翠的石壁和陡峭的红岩,耸立在两岸,掩映于古老的乔木和秋日的藤萝之中,远处还可看到疏疏落落的村庄以及草木丛生的山丘。今天天气这样好,风光又如此迷人,真应该驾着小船,荡起双桨,到溪上去浪游一番。
近百年来,大概只有您老到此一游。美妙的奇山异水,今日有幸遇到一位高人雅士,山中的飞禽走兽也在殷勤地将你挽留。社日来临,备水酒,煮鸡豚,迎神赛会,和乡亲们一起欢庆丰收的节日;闲暇之时,乘竹轿,携茶几,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该词的上片写景,描绘嵩山和玉溪一带的优美风光。“空漾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开篇两句盛赞中岳的绝胜佳境。起处用两个五字对句,将嵩山秋日的拂晓的景色描绘得极富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两句,由赞嵩山过渡到专咏玉溪。面对迷人的山光水色,作者不仅满怀深情地赞叹道,嵩山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最美好的地方原来就在玉溪之旁。该处既是赞美自然风光,同时也包含着对玉溪主人王德新独具慧眼、善于选择居处表示由衷的钦佩。“翠碧”三句,具体描绘“玉溪”的“佳处”。这三句笔调轻灵,色彩鲜明,描绘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结拍两句总收上片,进一步抒写对玉溪的神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作者移家河南登封,在这里前后共住了九年。这首词是作者寓居登封嵩山时期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

简析

  该词从大视野落笔,写嵩山胜景,进而具体刻画玉溪幽美风光。摹形着色,俨然一幅山水粉绘;次以山川、猿鸟喜得佳客,映衬王革择境之妙;又从山村人情习俗和家人相伴,写卜居之美、登临之欢。歇拍,因玉溪佳境,引出词人有老来终焉之志。全词奇丽高雅,其气韵纵横处,颇有苏词风格。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 4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间,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室,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之名也。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攲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赵秉文 赵秉文〔金朝〕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