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猪东原,狂澜陋左里。交流千寻峰,会合百谷水。
量深恣包藏,神静莫比拟。碧澜渺无津,绿树失其涘。
扬帆鸟东西,击楫鸥没起。长桥篙师歌,短渡贩客止。
天平云覆幕,湾回路成砥。鹰坊严聚屯,渔舍映渚沚。
柳丝翠如织,荇带组交薿。出日浮钲金,明霞纡绶紫。
一歃浇肠回,三颒慰颡泚。高桅列鱼贯,远吹生凤觜。
前奔何无休,后进复不已。绕如林乌旋,疾若坂马驶。
飘飘愧陈人,历历见遗趾。流移散空洲,崛强寻故垒。
波清凫聚阵,日落鱼会市。土屋危可缘,草广突如峙。
莲根涨新圩,蒲芽护荒坻。水花碧团团,云叶白迤迤。
浚修出飞泉,阐辟搜故址。缅思重华帝,允属夏后氏。
彝伦著箕畴,伟功传迁史。目力渺无穷,行迹端可纪。
前村捋柔桑,沃壤接良耜。馀芳锦堆烂,宿麦翠围侈。
乃知东鲁儒,终作中朝士。养源汇滉瀁,包荒纳遐迩。
驱驰屡经过,感叹复慰喜!南还幸遂愿,永雪洗耳耻。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291篇诗文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乃见更作两股倚立 一作:乃更作二股相倚立)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