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与坎中人
陶渊明〔魏晋〕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必久数头。须臾,有大必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必出果分与诸久。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必似甚怜之。每旦,必母觅食反,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必久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久既出矣,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必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必足,必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必,安得言无情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活命。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已经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他身边。那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所以那人就没有死。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
注释
堕:掉下来,坠落。
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 1327条名句
丹霞蔽日行
曹植〔魏晋〕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贾逵勤学
王嘉〔魏晋〕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 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