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檐前雨罢
陈维崧〔清代〕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屋檐前的雨声渐渐停止,只剩人语阵阵更觉凄凉。伴城头几声鸦啼,传过更鼓三声夜已茫茫。
想起饭后之钟,碧纱笼诗有何用场?如今且陶醉这歌钟悠扬。朵朵烛花缘何爆裂?是小楼上的三弦如寒风激荡。
注释
三弦:一弦乐器名。木筒兩端蒙蛇皮,上置长柄,有弦三根,故名。
乌:乌鸦。
醉墨纱笼:以纱笼醉时所书墨迹。
碧纱笼:纱笼墨迹,诗以人重之意。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载:“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继以二绝句曰‘……
赏析
这首词,通过凄凉的夜话,别院的歌钟,表现了词人深沉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种苦闷与悲哀,隐寓着词人的故国乔木之思,壮志未酬之感。别馆,即别墅。三弦,乐器名,古代的方头琵琶、龙首琵琶、直颈琵琶,均为三弦。
词一开头,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个夜雨初停,余沥尚滴的阴沉景象,它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忆昔思往的情绪。词人用“一阵凄凉话”,概括了许多可悲可歌的往事。“恰思量,已是廿年前凄凉话。” (《满江红·何明瑞先生筵上作》)词人的这两句词,正好可以互为注脚。它包含了“三十年前,铜驼恨积” (《夏初临·本意》) 的故国之思,也包含了“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好事近·夏日史
简析
词的上片以夜雨初停的阴沉景象开篇,勾起人们的忆昔思往。而后概括了可悲可歌的往事,隐寓着故国之思、壮志未酬之感。随后,词中借城头鸦啼、街鼓三打等意象,深化了沦落之感,用典如盐在水,品之有味;下片以暗转手法引出谈今的牢骚语,讽刺世态炎凉,嘲弄人生哲学,同时点明题目,引出身世之感。末以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的描绘,语意双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内心的慷慨悲愤之情。全词沉雄俊爽,气魄古今无敌,通过凄凉的夜话与别院的歌钟,深刻表现出词人深沉的苦闷与无可奈何的悲哀。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1867篇诗文 ► 141条名句
春风袅娜·游丝
朱彝尊〔清代〕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赵翼〔清代〕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