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救幼女
《滇南杂志》〔清代〕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是夜举家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坠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里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于旁,乃不死。此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奇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南呈贡县村民养了一条狗,十分温顺。母亲下午一时到三时左右上山砍柴时,小女儿跟随她但是赶不上,比母亲落后一里左右。片刻下起了大雪,母亲傍晚背着柴回来,发现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跑大声呼叫,始终不见女儿。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丝毫作用。这天晚上全家悲哀伤心到极点,认为女儿或许被水淹死了,或许掉进井里了,或许被狼吃了。凌晨,(这家人)再次请邻居帮助寻找女儿,见到女儿睡在一棵大树下,狗依偎在旁边,竟然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情,当地的人没有一个不认为神奇的。
注释
呈贡:古县名,今云南境内。
畜:饲养。
简析
本文记叙雍正十一年云南呈贡县民家幼女雪夜迷途、家犬护主得救之事,通过“失女—寻女—绝望—获救”的跌宕情节,展现忠犬的灵性与人对动物的情感依存。此文既点明事件传奇性,亦折射出清代民间对忠义伦理的朴素认同,传递生灵有情、善行得报的价值取向。
秋柳四首·其一
王士祯〔清代〕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纳兰性德〔清代〕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