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手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者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手而生。如丽娘手,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皆。生手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手,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手,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多情女子,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就久病不愈,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即从遂昌辞官归还临川后不久。《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线索,塑造了为追求幸福爱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形象;作者歌颂具有天下之至情的杜丽娘,并以“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一语,肯定了这种虚构的理想王国,以及青年男女对于传统礼教的大胆反抗,从而使全剧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文当亦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雒启坤主编·古文观止续编页·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04

简析

  《牡丹亭记题词》是一篇散文。首段剖析了杜丽娘形象的精神实质,并提示读者和观众,切不可仅作皮相的理解;第二段叙述《牡丹亭》故事的蓝本及源流;末段提出“情”与“理”的矛盾对立,表露出鲜明的倾向。全文层次井然,娓娓道来,以小品的笔调阐发观点,活泼生动,更觉情真意切。

汤显祖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157篇诗文 ► 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逢侠者

徐熥 徐熥〔明代〕

了不知名姓,偶遇长安市。
片语忽相投,欢然结生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看花

叶小鸾 叶小鸾〔明代〕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送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时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你、惜流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解缙敏对

《古今笑史》〔明代〕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说。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