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之心。古代圣王有怜悯体恤之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之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间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之心,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之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不是人;没有羞耻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自贼者也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三、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2)斯是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篇语录体散文,出自《孟子》。此文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也是对道德修养的殷切期望。它提醒我们,作为人,本身就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培育它。只有当真正理解和实践了这些道德准则,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够为个人、为家庭、为天下做出应有的贡献。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19篇诗文 ► 25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保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先秦〕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杜蒉扬觯

佚名 佚名〔先秦〕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

《晏子春秋》〔先秦〕

  齐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效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曰:“君徒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不一月,国人莫之服。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