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冯延巳 冯延巳〔五代〕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前没有了她的陪伴,只能独自在花间徘徊,举目四顾,一片凄凉。纵使笙歌入耳,婉转悠扬,也只能唤起曾经记忆,从而更添感伤惆怅。
林间彩蝶对对,帘间飞燕双双,皆在快乐嘻逐,恩爱相偕。血色残阳笼罩着绿树青苔,怎能再忍受心中悲凉!

注释
纵有:纵使有。
笙歌:笙代指各种乐器;笙歌即指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声。
忍:作“怎忍”解。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厚示,黄拔荆著.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 李璟、李煜、冯延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17页
2、 朱明伦等编著.古代情词三百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07:第58页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在游乐场所失去伴侣后,即便身处欢娱之中也难掩悲戚的心境;下片则先借成双的蝶与燕勾起内心的孤独情愫,最终以景物收束情感。词作运用反衬、比兴的艺术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用盛放的春花反衬失侣的悲苦,用悠扬的笙歌反衬愁肠寸断的伤痛,用蝶燕双飞反衬形单影只的孤寂,还带着几分民歌的质朴格调。全词情景交融,构思新颖,既含风流含蓄之韵,又具雅淡自然之态,尽显冯延巳词作的典型特色。

  上片聚焦 “失却游春侣” 后 “独自寻芳” 的悲愁。“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花前月下” 本是游春男女相聚的惬意之地,可偏偏在这游乐场所,主人公弄丢了同行的伴侣。花前赏春本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冯延巳在南唐中主朝出任宰相,其时南唐外有后周侵犯,内部朝政日非。这首词虽然写的是伤春怨别之题材,但有人认为是对当时南唐朝政有所寄慨。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冯正中词的成就及其承前启后的地位.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04).
2、 王兆鹏.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42

简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在游乐之地失去情侣以后,纵然娱乐也悲伤;下片先以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最后以景结情。词中运用反衬、比兴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之伤、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之感,具有民歌格调。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较典型地体现了冯词的特色。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139篇诗文 ► 12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恋情深·滴滴铜壶寒漏咽

毛文锡 毛文锡〔五代〕

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宴余香殿会鸳衾,荡春心。
真珠帘下晓光侵,莺语隔琼林。宝帐欲开慵起,恋情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

顾夐 顾夐〔五代〕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

冯延巳 冯延巳〔五代〕

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