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梦

杜甫 杜甫〔唐代〕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今正值战乱,道路时通时断,江山的景象也日渐冷落萧条。
我这般苟且偷生、四处漂泊的老人,至今已历经三朝兴兵平叛。
归梦里风狂雨骤,天色昏暗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云层厚重,也望不见远方流淌的黑水。
我的魂魄至今仍在楚地飘游,未能返回长安。罢了罢了,不必再作楚辞来招引魂魄了。

注释
时:有时。通塞:通畅与阻塞。
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晋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日:每天,一天天地。
寂寥:冷落萧条。
偷生:苟且求活。
唯:独,仅,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五律以“四、二、二”的精巧结构铺展情怀,将现实的沉郁、梦境的险恶与内心的感叹层层交织,既深刻抒发了战乱中的去国怀乡之痛,又借典故暗寄忧国忧民之情,意蕴厚重。

  全诗开篇聚焦现实境遇,战乱未平,时断时续的纷争让道路时通时堵。百姓难以安身立命,田园日渐荒芜,曾经鲜活的江山也愈发冷寂萧条,毫无生气。尽管讨伐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已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诗人却仍只能避地偷生,在西南的穷山恶水间衰老漂泊。感时伤世的忧思与去国怀乡的愁绪交织,最终凝结成梦。

  即便入梦,诗人的梦魂也未曾得片刻轻松,梦境竟与现实般艰险。梦魂欲飞越楚地青郁的枫林,却遇急雨裹挟着灰蒙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归梦》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叙事,写身未得归的痛苦现实;下四句述梦,写魂未得归,怅恨无极。全诗虚实相间、相互映衬,从而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非常淋漓尽致地写出诗人乡思萦怀、梦魂颠倒的心境和不得归乡的憾恨,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四年(768—769年)间。杜甫已近迟暮之年,身多疾病,受尽了流离漂泊之苦。此时,诗人漂泊湖湘间,流落屈原当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时时萦绕着屈原的形象。在湘南这偏僻荒凉的南蛮之地,诗人更是归心似箭。于是作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日峰选析.历代咏诗梦:花城出版社,1992:第24页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开愁歌

李贺 李贺〔唐代〕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夕

杜牧 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杜牧〔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