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李煜〔五代〕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阴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后惊醒心中愁绪久久不能平复。
看到满地的落叶黄花,风雨中的红叶飒飒作响好像不停的鼓声。
想要背弃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情缘。
自从双鬓斑白后,已经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

注释
杳:幽深。
飕飗:象声词,指风雨声。
缘:佛教用语,尘缘的简称,谓心识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缘。《世说新语·伤逝四》:“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时间是开宝元年(968)。当时其爱子仲宣夭折,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18-120

赏析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开篇两句,写傍晚秋阴、酒醉乍醒,客观条件(季节气候不佳、身体状况不佳)和主观条件(感时)都令诗人心情不能平静,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三四两句,写秋日风景,“黄花”“红叶”本是秋天里最具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诗人眼中,单一的黄花却远远构不成绚丽的色彩,而红色的叶子在风雨之中飒飒作响,如沙场鼓声,徒增秋日的肃杀之气。“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与“自从双鬃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九月十日偶书》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先交代写作缘由,顺便道出独自饮酒的原因,接着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说自己已经弃世绝俗居然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未能彻底忘情。全诗情调凄伤,透露出一种极浓郁而悲哀的生命意识,有一种意在忘却又无法忘却的痛苦在其中。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70篇诗文 ► 26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纱窗恨·新春燕子还来至

毛文锡 毛文锡〔五代〕

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月照纱窗,恨依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庭花·轻盈舞伎含芳艳

毛熙震 毛熙震〔五代〕

轻盈舞伎含芳艳,竞妆新脸。步摇珠翠修蛾敛,腻鬟云染。
歌声慢发开檀点,绣衫斜掩。时将纤手匀红脸,笑拈金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

李珣 李珣〔五代〕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