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太和二年天大旱,庄稼没有收成,黎民百姓特别饥饿。
苍天笼盖多么辽阔广大!它繁育成长着万物众生。
抛弃他们,他们必会憔悴困顿,养育他们,他们一定滋长繁盛。
瑞云从北方袅袅飘起,飘飘荡荡向南方飞行。
应时的好雨半夜降下,隆隆的雷声回响在庭院上空。
良种撒满肥沃的土地,秋熟时节必有好收成。
注释
太和:魏明帝曹叡年号(227—233)。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
三麦:泛指庄稼。
不收:没有收成。
分:特别。
覆:覆盖。
弥:普遍。
苞:丰茂。
该诗有序说:“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于饥饿。”《三国志・魏志》卷三和《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志三》都有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五月大旱的记载。据此,知该诗当作于太和二年的夏天,时久旱而雨,诗人很是欣喜,遂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天覆何弥广!”该诗以感叹句式领起,直呼而出,赞颂了“苞育”万物的上天,感情很是浓烈。接着,又以“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这样的诗句,强调了上天的神威,突出了群生(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对上天的依存关系。一个“必”字,一个“则”字,笔力雄健,含义深广,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上天的崇仰和寄赖之情。
“庆云”四句,展开写天降时雨的过程,描写具体,绘声绘色:满天烟云,从北边升起,然后,飘飘忽忽向西南方向集聚。到了半夜,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雨,雷声隆隆不绝于耳,大雨倾盆润泽久旱的土地……好一场及时雨!诗人用“庆云”“时雨”“终夜降”“周我庭”,把久旱逢霖的欣喜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种感
《喜雨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语言朴素,寓意深远,以典雅的文字、庄重的音节和浓烈的感情,歌颂了天孕万物的恩泽,表达了由衷的喜悦和美好的希望;诗中表面写久早逢雨的喜悦,实际是诗人希望明帝曹叡能如天之无私,重用自己,使自己实现建立功业的理想,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政治愿望。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