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鲁地老翁讲论《五经》,虽已白发苍苍,却只知死守字句章句。
若问他治国安邦的方略,他便茫然无措,如同坠入迷雾。
他脚蹬远游的文士鞋,头戴方山样式的头巾。
沿着直路缓缓迈步,可还没等抬脚,脚下已扬起尘土。
秦相李斯本就不重用儒生。
你也并非能顺应时势的通儒叔孙通,原本就与我不是一路人。
连顺应时代的局势都弄不明白,不如回到汶水之畔躬耕劳作。
注释
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章句:
《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对象为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儒生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通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认为有“经济之才”与“王霸大略”,或许曾遭某位“鲁儒”轻视嘲笑,因此作此诗反讥。
诗的开头四句写道: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言必称“五经”,耗尽毕生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看似学问深厚。可若向他们请教经国济世的方略,便如坠烟雾,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此处将鲁儒精通经书却不谙时务的特点相对比,揭示出他们无能的本质。
不过,彰显儒生身份的仪容,他们却丝毫不敢马虎。诗人随后用漫画式笔法,活灵活现地勾勒出鲁儒迂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