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吴文英〔宋代〕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清雪冷移花薰。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西风骤惊散,念梭悬竹结,蒂翦离痕。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蘋。轻冰润玉,怅今朝、不共清尊。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轮似的月亮像枚圆印,印在遥远的银河边,月光像水一样漫过庭院,连一丝波纹都没有。清雪洗过般的静夜里,梅花的冷香透骨,散着幽芳。京城的热闹街巷里,曾有狂放的士人,在美人身旁半醉半醒,梅花那带着凉意的枝条,曾斜插在头上的乌巾间。忽然一阵西风猛地刮起,惊得花儿凋零四散,枝桠空垂,花蒂斑驳,满是刀剪划过的伤痕。中郎往日的遗憾,借着《梅花落》笛曲的悲音,吹裂了满天愁云。
如今,只剩露珠的光彩和薄雾的烟霭,曲折的小巷、幽深的坊里,不见人影,千门万户都紧紧关着。是仙女从天上降临?还是许飞琼在梦中出现?踏着轻盈的步履,依旧是罗袜沾尘。流水摇着青蘋,薄冰像美玉般洁白温润,可惜的是
简析
词的上片赞南花、叙宴席并举,词人将心事寄托在横笛中,抒发哀怨之情;下片继写姬去之离恨,亦幻亦真,托南花而抒情怀。整首词以花喻人,又以人喻花,人与花妙不可分,道出人固不来、信亦无音的恨事,令词人有“秋魂萦断”之悲,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词为词人酒宴应酬之作。词题标曰:“蔡司户席上南花”,此词是词人在蔡司户席上看见岑南梅花,于是从花入笔,以花喻人而忆人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吴文英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01
赏析
开篇“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这一韵,贴合词题“蔡司户席上”,描绘其环境的优美。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明净空灵的境界。“清雪冷沁花薰”一句,呼应“南花”二字,化用了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中“玉雪为骨冰为魂”的诗意,极力描绘梅花的玉骨冰魂——“清雪”写其玉骨,“冷沁”写其冰魂,“花”字则明点词题。
“天街曾醉美人畔”,由花引发思绪,勾起词人对往昔美好往事的回忆:昔日在京城与爱姬共度的幸福生活。“凉枝移插乌巾”表面写的是梅枝插在自己的便帽上,实则和词人《思佳客》中“隔墙折得杏花枝”意趣相同,表达了词人与爱姬的情投意合。“醉”字呼应题面“席上”二字。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宋代〕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宋代〕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