駮象虎疑
佚名〔先秦〕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
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管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桓公骑马出游,虎看见桓公就躲藏起来,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老虎看见都不敢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回答说:“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路上盘旋,并且迎着太阳奔跑的吧?”桓公说:“是。”
管仲回答说:“这是駮兽的形象,而駮兽是以虎豹为食的,老虎以为你骑的是駮,所以就疑心了。”
注释
駮象:兽名,形似马,倨牙,食虎豹。
伏:趴。
駮马:毛色不纯的马。
洀桓:盘桓。桓:大,这里指威武的样子。
然: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
简析
这段对话通过桓公与管仲的交谈,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妙现象。桓公骑马时,老虎望见他却不敢前行,桓公不解其故。管仲推测,可能是因为桓公所乘之马为駮兽,其外貌或行为特征让老虎产生了疑虑,从而不敢靠近。
鲧禹治水(二)
佚名〔先秦〕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民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
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淮南子》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拾遗记》
汉广
诗经·国风·周南〔先秦〕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