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阳日荆州作

吴融 吴融〔唐代〕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贬荒远之地离家万里已是哀伤至极,满眼萧条秋景让人更加惆怅迷茫。
浊酒再凉也要一饮而尽,喝了许多也不醉,远处的黄菊也因天气暖和未开。
京师战乱不要回,这种动荡时期我的旧友又在哪里?
想到家事国事自己都无能为力,趁着夕阳未至,一人走下楚台。

注释
投荒: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
寓目:过目。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动。
浊醪:浊酒。
任:任凭。
辞:辞别。
因:因为。
暄:温暖。
上国:京师。
戎马:战争。
残阳:夕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诗人远离京都流落荆南时的惊时感事之作。

  首联写诗人投荒寄居荆南的感慨。诗人离京远流,客居荆南,深秋遥望,满目荒凉,心中不由彷徨而深感哀痛。首联着一“哀”字,笼罩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写诗人重阳饮酒赏菊的情景。重阳佳节,天气和暖,景色明媚,欲饮酒赏菊,而金黄的菊花却未开放。诗人端起酒杯,见无菊可赏,悲从中来,便以酒浇愁,一杯一杯又一杯,终于喝醉了。此联“冷”“暄”二字,相互映衬,尤见其妙:“冷”,是酒冷,也是心冷;“暄”是日暖,也是心暖。诗人之心在佳节由暖而变冷,不禁得更增悲哀,思念故都的亲友。悲愁之中,自然引发联想,故颈联写诗人的心境:中原战乱不止,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五月,邠、歧、华三镇兵联合入京, 宰相韦昭度死于非命。在这次事件中,吴融“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讷”,乾宁三年(896年)冬才被召回京都。此诗就是诗人远离京都流落荆南时所作的惊时感事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北京:崇文书局,2017.02
2、 方坚铭·《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五卷第三期》韦昭度之死与吴融的诗歌创作·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简析

  《重阳日荆州作》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诗人投荒寄居荆南的感慨;颔联写诗人重阳饮酒赏菊的情景;颈联写诗人的心境,道出对亲友的怀念、国事的忧虑;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暗示了唐王朝的衰败。整首诗用词语言朴实,对仗工整,寓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99篇诗文 ► 3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怨情

李白 李白〔唐代〕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蹙 一作:颦)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枝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李翊书

韩愈 韩愈〔唐代〕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