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嗟我本无有
俞樾〔清代〕
嗟我本无有,天地一沙鸥。盛年难又,无痕春梦付悠悠。抛了功名刍狗,还我千金敝帚,此外复何求。私署曲园叟,小占圣湖楼。
朝编蒲,暮缉柳,几春秋。编排初就,居然传诵到遐陬。浪使卖书人富,不管著书人瘦,此事岂良谋。太息百年后,辛苦豹皮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叹我本就身无长物,在天地间不过是一只沙鸥。盛年难再,无痕春梦已随岁月悠悠流逝。抛却功名如刍狗,只留敝帚似千金,此外更无他求。自号 “曲园叟”,小住圣湖旁的楼阁。
朝编蒲草,暮缉柳枝,如此度过几春秋。著作刚成,竟意外传到远方。空让卖书人致富,不顾著书人消瘦,这哪是良策?叹息百年后,只留下辛苦写成的文字,如豹皮般留存世间。
注释
盛年:青壮年。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敝帚: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
私署:私授官职。
缉柳:编柳叶以为书;一说用杨柳木片以代竹简。形容勤学苦读。
遐陬:边远
简析
此词以 “沙鸥” 自喻,道尽人生漂泊与功名淡泊,抛却世俗追求,自号 “曲园叟” 隐居圣湖楼。“编蒲缉柳” 写著书岁月,虽作品传扬却叹卖书人富、著书人瘦,末句以 “豹皮留” 感慨百年后著作留存的辛苦与无奈,于旷达中见文人著书的坚守与怅惘。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239篇诗文 ► 34条名句
西湖春晓
魏宪〔清代〕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
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
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
习惯说
刘蓉〔清代〕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水龙吟·题文姬图
纳兰性德〔清代〕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