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出自唐代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

译文赤甲山和白盐山都高耸入云,山脚到山顶都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许多人家。

注释赤甲白盐:二山名。俱刺天:都很高。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缭绕:盘旋。

赏析此句描写了瞿塘峡的山势险峻,周围还有许多烟火人家,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杜甫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瞿塘 一作:夔州)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巴的东侧是巴东山,自天地初开时起,便有江水穿流其间。
白帝城地势高耸,是三峡一带的要地,瞿塘峡的险绝程度,更胜过百牢关。

白帝城与夔州并非同一座城池,西陵峡与荆州境内的峡谷,名号常有相混。
英雄割据一方、霸主兼并天下,皆非上天旨意,关键仍在民心所向。

群雄纷起、天下动荡,原是前朝旧事,本朝则广用贤才,将百姓视作一家之人。
直到渔阳叛乱发生,众人方才震惊,痛怨奸邪之徒胡作非为,原本还盼着能推行礼乐教化的治世。

赤甲山与白盐山高耸入云,山间住户密集,顺着山势蜿蜒向上,居住着不少人家。
双层通道与重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末,杜甫几经漂泊,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长江滔滔东流至夔州就进入了长江三峡。这里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当年夏天,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歌十绝句》。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 陈贻焮·杜甫评传(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简析

  这组主要写夔州的山川形势、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和风土人情。第一首点明地点,突出夔州形胜,统领全篇;第二首承上写夔州山高水险;第三首转写政治上的兴衰成败;第四、五、六首,再写夔州风景优美;第七首写夔州物产丰富,水路方便;第八首,记述楚王宫,并插入诗人的遐想。第九首特记武侯祠;第十首总结全篇,并照应第一首。全诗内容相关,首尾呼应,在体例、语言方面有如夔州民歌《竹枝词》,而每首末两句都对偶成韵,显示出诗人吸取民歌营养并有所创新的特色,是竹枝的别唱。

赏析

  《夔州歌十绝句》乃是一组吟咏夔州山川格局、自然景致与古迹胜景的绝句,共十首。这组诗与《绝句漫兴九首》相仿,在艺术表现上借鉴了巴蜀民歌《竹枝词》的特质,只是意趣方面略逊一筹。十首作品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关联,构成了完整的组诗。

  这十首绝句均为即景抒怀之作。首章诗云:“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第一句刻画夔州格局,点明其地处三巴之中巴的东侧,属东巴郡的巴东山一带。此句七字全为平声,仅一字停顿,显然是诗人刻意勾勒夔州的险峻之势,堪称七绝中的奇句。第二句依旧是拗句,描绘江水在三峡之间奔涌。第三、四句分别承接山与水的意象:白帝城高高矗立,

展开阅读全文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