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出自唐代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译文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注释岭头:山顶。
原文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岭横分天地,远别故乡时,眼中只剩无边白云。
洛水两岸风光虽好,此地重山雾瘴却令人难挨。
君可曾渡过高风浪急的南海?北归衡阳的大雁,正阵阵南飞。
两地相隔遥远,何日方能面见明君?
注释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3-54页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紧扣“过岭”题意,直接描摹诗人过大庾岭时的情景与心境。诗人离京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大庾岭,立于岭头,顿觉天地辽阔,宇宙浩渺无边。可这山岭恰是一道分界,过了岭便是风土迥异的“蛮荒”之地,“去国离家”将成“异域之人”的感慨油然而生。他望着空中飘浮的白云,只觉自己如白云般漂泊无依,不知前路何方。诗中“白云”的意象并非偶然,它承继了古典诗歌中“浮云喻游子”的传统,如“浮云游子意”般,以自然淡远之景,藏尽游子的浓情。
颔联以对比之笔写景,将思国怀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上句追忆故乡京洛的风光——诗人曾于武则天执政时侍奉君臣于东都洛阳,亲历过洛水之滨的繁盛风物,如今念及,
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705—707年)初,
诗人和
杜审言均因交结张易之兄弟而遭到流贬。诗人被流贬到驩州(即今越南义安省荣市),杜审言被流贬到峰州(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富寿省东南部和河西省西北部)。这首诗是诗人赴贬地途中行经大庾岭时所作,因杜审言未同行所以题为“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
简析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一首七言律
诗。诗中前两联描写边地的荒芜和道途的艰辛,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后两联就景抒情,流露出诗人羁旅怀乡的不舍与愤懑之情,情悲且壮。全诗排比工整、笔力雄厚、语亦精工,毫无谄媚阿谀之意地表达了思国怀乡的沉挚感情。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163篇诗文 ► 5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