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译文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注释孤檠:即孤灯。
原文
纳兰性德《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如死灰,除了仍留着发丝,其余模样已与僧人无别。只缘世间的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旁,愁绪萦绕心间,连梦也醒不来。
花儿凋零之后,即便清风再如何吹拂,也再无半点回应。雨声淅淅沥沥,落叶飘落在金井边,忽然听见风停后,一阵钟声缓缓传来。想来是自己福分太浅,纵然有如花美眷、称心爱人,却也总在生离死别中辗转。
注释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双林禅院:指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七公里处双林寺内之禅院。双林寺
创作背景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1677年-1678年),
纳兰性德为亡妻守灵期间,因心中悲痛,同时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思念之情,故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经典读库 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98-99页
赏析
这是一首饱含痛彻之情的悼亡词,开篇“风雨消磨生死别”一句,便直白点出伤悼的核心——天上人间的生死相隔。所谓词中“有感”,正是这份生死之别带来的无法释怀的眷恋;由此既能见出纳兰与卢氏夫妻间的深厚情意,更能感受到他对爱情的纯粹与赤诚。
词中“心灰尽、有发未全僧”一句,精准勾勒出纳兰此时的心境:他虽仍留着发丝,未剃度为僧,内心却早已如燃尽的灰烬,毫无生机,对红尘俗世再无半分眷恋。这般心如死灰的状态,不过是在消磨时光、静待岁月流逝,如此一来,下句“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的出现便顺理成章——在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生死离别的愁绪反复折磨,即便身处梦中,这份深
简析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是一首悼亡词。这首词上片述说妻子之死让词人心灰意冷;下片写词人眼见耳闻一片凄凉景象,自叹福分浅薄。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衬了词人的抑郁心情,可见他和亡妻卢氏之间深厚的感情,亦可见其于爱情的真纯诚挚,深曲委婉之至。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2篇诗文 ► 127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