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暗虫:暗处的秋虫。通夕:整晚,通宵。响:鸣叫。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寄:寄送,寄达。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此句中“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暗示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引出抒情的下一句,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译文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静夜中,计时的漏壶传来 “丁丁” 的滴水声,每一滴、每一声,都似在轻轻叩击她的心房。她听着、数着,心中不由得焦急暗忖:“这夜为何如此漫长!” 百无聊赖间,她抬眼望向天际,天幕上无边的轻云缓缓飘荡,月亮时而被云遮蔽,时而又显露出来。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牵动并加深着她的凄清孤寂,也勾勒出秋夜漫长、寂静又清冷的特质。
漫漫长夜难眠,暗处的秋虫整夜都在鸣叫。听着虫鸣,她忽然想起,该为丈夫准备御寒的衣物了。诗的三四句读来朗朗上口,既呼应诗题,又暗示秋虫鸣叫时长之久,更流露出资妇(亦是作者)对征人的关切与思念。第三句里的 “通夕” 二字,表面写秋虫鸣叫时间漫长,实则暗示思妇
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