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河的汹涌波涛翻滚着连天而来,发出的巨大声响轰隆隆的就像深沉的雷声。
注释谹谹:象声词,形容声音宏大。
赏析此句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
译文
黄河的怒浪连天涌来,巨大的声响如雷声轰鸣。
连海神龙伯驾着狂风也不敢靠近,百川奔涌激起的浪花像雪一样堆得高耸如山。
二十三弦的箜篌声为何如此哀伤?请您不要渡河,站在岸边徘徊犹豫。
水下有凶猛的蛟龙,尾巴像锯子一样锋利,撕裂船帆、截断船桨,用白而锐利的牙齿磨牙霍霍。
用神锤凿石堵塞神潭,白马奔腾扬起红色的尘土。
您啊,跃上马背扬起玉鞭,马蹄高扬着消失在远方,一日能驰骋千里。
注释
谹谹:象声词。形容声音宏大。一作“肱肱”。
崔嵬: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二十三:一作“二十五”。
《全唐诗》中,此诗题下注:一作“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这首《公无渡河》歌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的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像的,格外使人颤栗。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渡河,正是一个凝固了抗争的极致和死亡的瞬间的意象。不是每个人都会试图去探求和解读它,但是几乎每个读者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冲撞。唐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