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
注释彩角:即画角。笳声:胡笳的声音,其声悲凉。
赏析词人将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词人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而后隐居太湖竹山,这“笳声”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使词人听来刺耳惊心。
译文
开满菊花的幽深小巷,红叶片片映着低矮的窗棂,满耳都是凄凉的秋声。豆花时节的雨声淅淅沥沥,中间还夹杂着阵阵风声。稀疏的更点敲过二十五下也就到了五更,丽谯门啊,拦不住这声声更响。故人都在远方,请问是谁在摇动玉佩?原来是屋檐下风铃在轻轻作响。
画角声中月亮渐渐西沉,军营里的马匹渐渐骚动,四面传来悲凉的胡笳声。邻家的灯火闪烁,灯影前还传来阵阵捣衣的砧声。不知那蟋蟀整夜低声诉说愁苦,叽叽哝哝,藏着多少哀怨的鸣声!它的愁苦还没诉完,竟把一半愁绪,分给了天上南飞的雁声。
注释
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这首词里,词人描绘了秋夜间的各类秋声,笔法出众,意涵也别具一格。他以 “豆雨声” 开篇,以 “雁声” 收束,共写了秋夜听闻的十种秋声。每一种声音都透着凄凉意味,让满心愁绪的人聆听这些声响时,这些作为客体的声音,便深深染上了 “愁人” 的主观情绪色彩 , 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里,听出的全是词人内心的苦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点明此时正是菊花绽放、红叶映窗的深秋。凭窗谛听连绵不绝的秋声,心中涌起阵阵凄凉,而 “凄凉” 二字,正是串联词中各类声音的核心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其中 “豆花雨” 指农历八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