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金朝元好问的《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上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千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译文
李辅之在齐州,我客居在济源,辅之有和诗回应。
荷叶荷花哪里最美?要数大明湖的新秋时节。鲜红的荷花、翠绿的荷叶间,穿行着木兰小船。江山美得像一幅画,画中的人物更显潇洒风流。
畅游的欢乐已成往事,而今与故人远隔千里,只能共照一轮明月,遥寄相思,三年来浪费了许多的大好时光。斟一杯白酒,借它寄托我满腔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注释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
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属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
参考资料:完善
该词上片是回忆畅游大明湖的情景。当时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娇容,绿叶田田,一如翠盖。该词以“荷叶荷花”起调,抓住了当时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征,与《济南行记》正合。第三句以“红妆”应“荷花”,以“翠盖”应“荷叶”,再点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欢游印象之深;“木兰舟”则写到游人,其间当有元、李二人之舟。“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使整个湖面变得更加妖娆多姿。而词人写景的美好,也正是为了写人的风流,因而上片结句说:“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风流人物,指自己与李辅之等文人雅士。这两句,“江山”与“人物”并写,总结上片。从“如画里”、“更风流”两个词组上,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