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出自唐代曹松的《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要排解心底的思乡之情,实在不宜登上越王台,只因登高远眺,反倒会让心中的乡愁更难疏解。
如今我客居在南海这片鸿雁难至的土地,故乡的消息,又能托付给谁传递呢?
城楼上的号角声吹散了霜花,天色已然破晓,护城河中尚未消退的潮水,仍荡漾着残月的倒影。
常年郁结在心底的归乡之念,恰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到春天来临,便会被悄然催发。

注释
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
越王台:汉代南越王尉佗所建,遗址在今广州越秀山。
裁:剪,断。
当:一作“逢”。
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着重抒发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情怀。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以广州当地知名古迹越王台为切入点,却打破了前人“登高远望便会触发归思”的传统写作思路,别出心裁地写下“忆归休上”,防止思乡之情肆意蔓延而难以收束。这般新颖的写法跳出了以往的固定模式,将思乡之情刻画得格外委婉深沉。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中,诗人巧妙化用鸿雁南飞时不会越过衡山回雁峰的古老传说,极力渲染南海与故乡之间的遥远距离,以此抒发自己收不到家书的失意情绪,话语中暗含对客居之地过于偏远的慨叹。李煜“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别来春半》)一句,描写的是见到大雁却没收到书信的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之前。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省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25 .
2、 徐燕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20-1321 .

简析

  《南海旅次》是一首七言律。此诗以诗人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其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全诗境界苍凉、格调沉郁,笔触迂曲婉转,写得凄恻感人,在抒写长年漂泊的羁旅愁绪之时,也隐约地流露出屡试不第、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
曹松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142篇诗文 ► 11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