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思黯南墅赏牡丹

译文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总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

注释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合:应该。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

赏析此句写诗人初次见到牡丹花,写出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诗人看来,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通过对牡丹花身价的高度估量,暗衬主人之高雅脱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刘禹锡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世间竟能遇见牡丹这般美艳的花,总觉它本应生长在昆仑仙境,是西王母庭前的仙株。
既有着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上天才让你迟些绽放,不与百花争艳。

注释
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
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
合:应该。
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
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姓杨,或云姓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开成二年(837年)五月辛未,适逢牛僧孺为东都留守,在洛阳南郭建造别墅,并把任淮南时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庭中种植大量牡丹,彼时,牛僧孺常邀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此诗即为刘禹锡此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文禄 刘维治主编,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95页

简析

  《思黯南墅赏牡丹》是一首七言绝句。此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具有“倾城之色”。全诗写赏牡丹却未对牡丹进行直接具体的描写,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牡丹独具特色的美,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调,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赏析

  刘禹锡创作的三首牡丹诗,各有鲜明特色。五绝《浑侍中宅牡丹》采用白描手法,着重赞赏浑家牡丹的硕大与繁盛;这首诗还兼具史料价值,印证了刘禹锡所处的中唐前期,牡丹栽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七绝《赏牡丹》则以对比与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确立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再现了当年牡丹盛开时引发京城轰动的景象。另一首七绝《思黯南墅赏牡丹》,巧用典故,生动展现了牡丹艳压群芳的绝美风姿。

  在百花之中,牡丹雍容华贵、色泽明艳,素来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思黯南墅赏牡丹》一诗以虚写见长,首联便道出诗人偶遇牡丹的欣喜之情,后两联则赞叹牡丹的绝佳色泽。“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两句,首

展开阅读全文 ∨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