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风随落帆渐止,极目远望,水天相连。
寺中白昼仍静谧,寺中传来钟磐之声,在深秋的寒风中听起来更加清越。
我因风停留在此地,拄着手杖登到高处,细数寺宇相连的屋檐。
也时常在路上遇到一些山中幽人,与他煮茶共饮,相与闲谈。
我曾经登上高地,那秋日落霜的树梢都可以顺手牵到;凭栏远望,看那江潮上涨。
我凭栏远望,帆影渐移永正县境,飞鸟掠过建康古城。
想那山中的樵夫,把砍柴时采得的楮树菌拿回家,做成具有南方风味的羹汤。
粳米莹白如玉粒,但想到我白领朝廷俸禄,不禁油然而生惭愧之情。
突然从草木丛生的土地祠传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春天,
黄庭坚罢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改官,得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他从汴京起程归江南,先回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乡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写了许多纪游
诗。这首诗为途经真州(今江苏仪征)阻风游长芦寺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593页
赏析
秋天,他从汴京起程归江南,先回洪外分宁(今江西修水)乡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写了许多纪游诗。这首诗为途经真州(今江苏仪征)阻风游长芦寺作。伯氏,指黄庭坚之兄黄大临,字元明。长芦寺,据《传灯录》记载:“真州长芦崇福禅院祖印禅师,讳智福,江州人。四处住持,胜缘毕集。三十年间,众盈五百。”可见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院。这首诗依黄大临的诗韵而作,故称次韵。在《山谷外集》卷八中,有一首题为《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的诗,作于这首诗之前,韵脚也和这首诗相同。喜欢写次韵诗,是黄庭坚诗的特点之一。
这首诗写长芦寺下所见所遇,抒发了归江南故乡的喜说心情。
简析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是宋代
诗人
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先写长芦寺的外景,从视觉和听觉定明了季节,环境。随后八句作者写了自己游览的情景。接着四句写的是作者行于山中的联想。最后四句便从思归乐的叫声中,想到自己正在回乡的路上,不禁万分高兴。这首诗笔力雄健而自然。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47篇诗文 ► 55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