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望夷宫内正上演指鹿为马的荒唐闹剧,秦地百姓多半惨死在长城脚下。
乱世中避世隐居的,何止是商山四皓,还有桃花源里以种桃为生的人家。
他们在此地种桃,历经了多少个春秋,采撷桃花、食用桃实,桃枝还能当作柴薪。
子孙后代在此与世隔绝地生活,虽有父子亲情,却无君臣尊卑之分。
渔郎驾着小船不知不觉划入深处,在桃花烂漫处偶然相遇,彼此又惊又疑,相互探问。
世间之人早已淡忘了古时的秦朝,山中之人又怎会料到如今已是晋朝。
听闻长安再次燃起战乱的烟尘,春风里回首过往岁月,泪水打湿了衣襟。
贤明的虞舜逝去后便再难寻觅,天下又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王安石此作是在陶潜所作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不再把目光主要集中在那理想的境界,而更着眼于现实的残酷,久乱难治。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这个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凭着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创造。

参考资料:完善

1、 高克勤选注.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08:第23页

赏析

  王安石的《桃源行》并未止步于复述桃花源的传统故事,而是以政治家的独特视角进行艺术再创造,在浓缩陶渊明诗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既保留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又融入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尽显宋诗“以议论为诗”的鲜明特质。

  诗歌开篇便跳出陶诗框架,以史笔重构桃源的起源。不同于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概括性表述,王安石直接点出秦政昏暗的具体图景——望夷宫中“指鹿为马”的荒唐闹剧,长城脚下百姓“半死”的悲惨境遇,两句诗便勾勒出暴政之下民不聊生的乱世全貌。在这样的背景下,避世之人不再只是商山四皓那样的贤者,更有主动寻觅安宁的“桃源种桃者”。这一独创的意象,既点明了避世的核心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桃源行》是一首七言古,该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主要由议论出之。诗中洗削桃源传说的神仙色彩,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展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间世界。整首诗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对“虽有父子无君臣”的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诗人致君尧舜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诗作特点。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1篇诗文 ► 759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