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出自明代杨基的《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丽的春色陶醉了巴陵,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洞庭湖气吞三楚江水,山则遥接九嶷,显出无限的青苍。
空阔的湖面仿佛鱼龙变化,娉婷的君山就像湘妃显灵。
什么人在这深夜吹笛呢?可惜江风迅疾,烟雨弥漫无法看清。
注释
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据传旧址是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开元四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岳州,在鲁肃原阅兵台兴工造阁,才定名岳阳楼。此后,岳阳楼几经兴发,当地官员屡加修缮,才使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赏析
这首诗首联紧扣题目,既描绘出巴陵山的春日景致,也展现出岳阳楼的雄伟气势;颔联刻画湖景,山水视野开阔,尽显磅礴气象;颈联前句畅想洞庭湖中鱼龙变幻的景象,聚焦自然之奇,后句追念帝子神灵的传说,着眼神话之妙;尾联写诗人沉醉于湖光山色间,乐而忘归,还运用奇妙典故与疑问句式,将读者带入诡异朦胧的意境。全诗以明快景致开篇,以含蓄愁意收尾,节奏骤转收束,余味如笛音绵长,久久不散。
首联从宏大视角切入,描绘洞庭湖无边无际的春色。李白在《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中曾写道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刻画的是秋日风光。而杨基笔下呈现的,却是巴陵春色浓郁如酒,愈发显得光彩照人、娇美动人的景象。
简析
《岳阳楼》是一首五言律
诗。诗的首联点题,写巴陵山的春色,也写出岳阳楼的气势;颔联写湖景,水与山皆视野开阔,气势磅礴;颈联先想象洞庭鱼龙变幻,着眼于自然,后追思帝子神灵,着眼于神话;尾联写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中,乐而忘返,运用神奇的典故,借助疑问句式,把人引向一个诡异惝恍的境界。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余味如笛音,悠悠不尽,显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这首
诗当写于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春末。
杨基于洪武初年两任两黜,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重新起用而奉使湖广,诗即其纪游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91页
2、
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472-473页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338篇诗文 ► 2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