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岑参的《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译文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注释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山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赏析此句语意含蓄,以汉代唐,抒发了诗人对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流露出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
译文
西原山上的驿路蜿蜒穿行,望去恰似挂在城头;江边的送客亭里,送行人正冒着雨依依惜别。
李判官,等你到了汾水之畔,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是否还如汉武帝时期那般雄伟壮丽?
注释
虢(guó)州:唐属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南。李判官:岑参的友人,名字不详。晋绛:指晋州、绛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韵作此诗的韵脚。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山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
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这首诗为送别之作,其开篇描写与虢州城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虢州城多依山而建,北出黄河的驿路需绕经城外西原山,于是便有了“西原驿路挂城头”的画面。此句看似纯然写景:城堞露出一角,远山层层叠叠,驿路在山间蜿蜒,望去宛如挂在城头;实则暗藏叙事,悄悄点出“送行”的核心主题。若将它与下句连贯品读,更能还原出完整的雨中送客场景:除了城、山、驿路的远景,江边的送客亭里,送行人正冒着雨与友人依依惜别。诗人仅靠写景便完成了叙事与抒情,达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正是他在景物摄取、提炼与表达上用心的体现。
但这首诗并非普通的送别应酬之作,诗人倾注的情感远超出单纯的友人情谊,更藏着对时代的深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