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出自唐代李涉的《润州听暮角

译文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赏析此句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鸿雁惊起,飞向远方,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李涉 李涉润州听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润州上空号角回荡,江水浩渺无边。号角所奏乃边塞之曲,声韵慷慨悲凉,行人闻之,恰似听见戍边将士思乡难归的悠长哀怨。
哀怨号角声中,沙滩群雁骤然惊起,排成两三行,沿海门向远方飞去。

注释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校:一作“孤城”。
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1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

赏析

  李涉这首绝句,是广为流传的即景抒情佳作,笔调间尽显苍凉气势与高远意境,语言通俗凝练,读来余味悠长。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二句,虽着眼于所见所闻——江面浩渺无边,城头角声悠扬,却处处透出诗人的忧愤心绪。诗人伫立船头,眼前是茫茫江水,耳畔是悲切的边地曲调。纵非戍边将士,羁旅之人本就怀有异地思归之情,这声边曲恰好触动他的共鸣,勾连起绵长的乡愁。诗人巧妙借边声的幽怨、江流的悠远,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落笔,将心中抽象的思归之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景象。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一句,写暮角声中,江边沙滩的鸿雁骤然惊飞,朝着海门方向斜掠而去,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润州听暮角》是一首七言绝句。此寓情于景,诗人选择了生活中典型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幅由江城、海天、归雁、边声组成的画卷。全诗写得意态自然,气势苍凉,意境高远,蕴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创作背景

  史载,自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迄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的三十多年间,叛乱频仍,水旱蝗灾不断,可谓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就连向来富庶的润州也被诏免年税,破败非常严重。唐文宗(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时,李涉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很可能是作于贬谪途中。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经顺·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李涉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112篇诗文 ► 1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