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袁枚《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镕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證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奇特的山峦不愿跻身中原地界,偏要跑到偏远边疆才敢展现奇姿异态。
桂林的天空显得狭小青山却格外雄峻,座座青山矗立在青天之外。
我六月游览栖霞山时,山风拂面如霜花凛冽。
一轮白日忽然隐没不见,高空都被芙蓉般的山峦遮蔽。
山腰有个约五里深的洞穴,手持火把直入惊飞乌鸦无数。
洞内怪石成形千百种,似见人欲动而争相张口怒目。
万古以来不知风雨侵蚀,一群仙鼠在此筑巢为家。
出洞登高眺望众山,茫茫云海仿佛坠落在眼前。
恍惚间疑是盘古死后身躯不肯化去,头目手足骨节勾连成这山峦。
又像是女娲一日七十又二
简析
诗以 “奇山不入中原” 起笔,借桂林山峦 “立青天外” 的雄奇,展开栖霞洞景与云海奇观。诗中以盘古骨节、女娲变化等神话奇想比喻山石形态,又用蚩尤、鬼母等意象强化怪诞之感,将地质奇观熔铸为混沌初开的创世图景。末段以 “天涯万里人” 收束,奇景描摹中暗藏游子漂泊之愁,浪漫想象与苍凉意绪交织,尽显山水诗的雄放与深婉。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162篇诗文 ► 51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