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出自两汉刘细君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居住在以毛毡为墙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鹄啊,回我的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zhān):同“毡”。
黄鹄(hú):即天鹅。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113-114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0-22

创作背景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游.委屈的细君[J].文苑(西部散文),2014(7):76-77

鉴赏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悲愁歌》是一首骚体。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诗中突出中原与西域在食宿、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化为黄鹄归家的想象与事实上的不可能构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加重了诗歌的悲剧气氛,意蕴深广,耐人寻味。
刘细君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21—101!),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1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