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听百舌

韦鼎 韦鼎〔南北朝〕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乡万里风土景物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注释
百舌鸟:又叫反舌鸟,《易纬通卦》上说,这种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可见它可以学多种鸟的叫声。百舌于立春之后,即鸣啭不已,诗人多以之入诗。
风烟异:风土景物不同。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春山主编.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二: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09:1398
2、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494

创作背景

  韦鼎曾历仕梁、陈、隋三朝,多居显官。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但早年一直仕宦南朝,故家居江南。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曾以廷尉卿聘使北周,在长安滞留多时。此诗即韦鼎滞留长安时所作,具体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855

赏析

  韦鼎此诗写百舌而能遗貌取神,借百舌之鸣,抒发其客居异地,思念乡国之情。

  第一句“万里风烟异”奇突,意境浑远。“万里风烟”四字,概括出了北方雄阔苍茫的景致特点。这正是一个南方人乍到北方所首先感受到的。“异”宇不仅点出北方与江南的风景差异,也寄托着诗人客居异地产生的故国之思。江南富于山水之美,处处山明水秀,长期生活于南方的诗人乍来北方,自然不习惯北方的荒凉空旷,对江南风景更加怀念,同时,风烟之“异”又引出了下文由百舌之鸣而产生的感触。

  第二句一个“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长安听百舌》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似乎思恋乡国之情纯粹是由于百舌的鸣叫而勾起的。此诗与王昌龄的《闺怨》异曲同工,不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表达出客子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诗人的这种手法很成功,人们不仅能从中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强烈感情,而且感到诗人的写法翻新、趣味无穷。

韦鼎

韦鼎

韦鼎(515~593)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梁时,累官至中书侍郎。陈时,官为黄门郎。陈宣帝太建年间,为聘周主使,累官至太府卿。陈亡入隋,授任上仪同三司,除光州刺史。史称韦鼎博通经史,又通阴阳相术,善于逢迎,亦有政绩,现存诗作一首。另有同名后唐诗人。► 2篇诗文 ► 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气诗

王微 王微〔南北朝〕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归乡诗

鲍照 鲍照〔南北朝〕

衔泪出郭门,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塞起,离心眷乡畿。
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
孀妇当户叹,缫丝复鸣机。
慊款论久别,相将还绮帷。
历历檐下凉,胧胧帐里辉。
刈兰争芬芳,采菊竞葳蕤。
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
寐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
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
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波澜异往复,风霜改荣衰。
此土非吾土,慷慨当告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投舒丧命

《世说新语》〔南北朝〕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危,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