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听百舌

韦鼎 韦鼎〔南北朝〕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乡万里风土景物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注释
百舌鸟:又叫反舌鸟,《易纬通卦》上说,这种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可见它可以学多种鸟的叫声。百舌于立春之后,即鸣啭不已,诗人多以之入诗。
风烟异:风土景物不同。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春山主编.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二: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09:1398
2、 弘征,熊治祁今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 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494

创作背景

  韦鼎曾历仕梁、陈、隋三朝,多居显官。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但早年一直仕宦南朝,故家居江南。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曾以廷尉卿聘使北周,在长安滞留多时。此诗即韦鼎滞留长安时所作,具体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855

赏析

  韦鼎此诗写百舌而能遗貌取神,借百舌之鸣,抒发其客居异地,思念乡国之情。

  第一句“万里风烟异”奇突,意境浑远。“万里风烟”四字,概括出了北方雄阔苍茫的景致特点。这正是一个南方人乍到北方所首先感受到的。“异”宇不仅点出北方与江南的风景差异,也寄托着诗人客居异地产生的故国之思。江南富于山水之美,处处山明水秀,长期生活于南方的诗人乍来北方,自然不习惯北方的荒凉空旷,对江南风景更加怀念,同时,风烟之“异”又引出了下文由百舌之鸣而产生的感触。

  第二句一个“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长安听百舌》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似乎思恋乡国之情纯粹是由于百舌的鸣叫而勾起的。此诗与王昌龄的《闺怨》异曲同工,不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表达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诗人的这种手法很成功,人们不仅能从中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强烈感情,而且感到诗人的写法翻新,趣味无穷,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诗体的写法。

韦鼎

韦鼎

韦鼎(515~593)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梁时,累官至中书侍郎。陈时,官为黄门郎。陈宣帝太建年间,为聘周主使,累官至太府卿。陈亡入隋,授任上仪同三司,除光州刺史。史称韦鼎博通经史,又通阴阳相术,善于逢迎,亦有政绩,现存诗作一首。另有同名后唐诗人。► 2篇诗文 ► 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川被收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林道人诣谢公

《世说新语》〔南北朝〕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昭君辞

沈约 沈约〔南北朝〕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