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
刘义庆〔南北朝〕
陈遗至孝。母喜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而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遗十分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的时候,常常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注释
至:很,十分。
铛:平底浅锅。
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
恒:经常,常常
创作背景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领孙恩趁机聚众反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孙恩以兵士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与晋廷所派刘牢之决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再次退人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举军攻临海,失败后投海自杀。
简析
这篇文章讲陈遗非常孝顺,因其母偏好焦饭,便留心收集焦饭;后来战事失利,军人四散,山泽间饥寒交迫,生死一线。在这绝望之境,陈遗却因那几斗焦饭而得以存活,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救赎,更是精神与孝道的胜利。世人皆叹,以为此乃至孝之报,实则是陈遗以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深刻内涵,让孝行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此文亦提醒着后人:真正的孝顺,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细微之处的坚持与付出。
刘义庆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37篇诗文 ► 208条名句
闺怨篇
江总〔南北朝〕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有所思
沈约〔南北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古意应萧信武教诗
王枢〔南北朝〕
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
复闻南陌上,日暮采莲归。
青苔覆寒井,红药间青薇。
人生乐自极,良时徒见违。
何由及新燕,双双还共飞。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