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媚·其一
龚鼎孳〔清代〕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善持君系艇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灭,周视悄然,唯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酒语清恬,因口占四调以纪其事,子瞻云,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一湖风漾当楼月,凉满人间。我与青山。冷淡相看不等闲。
藕花社榜疏狂约,绿酒朱颜。放进婵娟。今夜纱窗可忍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十四夜晚,湖风舒畅,月光明亮的像洗过一样,繁星都消散了,天水一样碧绿。在寄居的房屋处带着妻子系挺子游湖剥煮菱芡,喝酒到天亮,人声已经消失了,楼台灯火,环顾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苍器的青山,时时倒映杯底,千百年的西湖,今晚才只为我拥有,徘徊顾念留恋,不是人间啊。酒至半酣,话语也变得格外清新恬淡,我不禁即兴吟咏了四首小曲来记录这难忘的夜晚。正如苏轼所言,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呢?只是像我们这样有闲情逸致、能够欣赏月色的人,并不容易找到罢了。
湖面上微风轻拂,荡起层层涟漪,与楼头悬挂的明月相映成趣,为人间带来一抹清凉。我与那远处的青山静静相对,虽看似冷淡,但这份相看却并非
龚鼎孳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在明朝任职期间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为直指使。清军入京后,迎降,迁太常寺少卿,后累官礼部尚书。龚鼎孳在职期间,常能保护善类,扶掖人才,颇得人心。► 263篇诗文
红毛毡
蒲松龄〔清代〕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童趣
沈复〔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