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47条名句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127条名句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一共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此版本为通行本。► 146条名句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38条名句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71条名句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83条名句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96条名句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04条名句

鬼谷子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55条名句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234条名句

论语(先秦) 史记(两汉) 老子(先秦) 三十六计(明代) 孙子兵法(先秦) 资治通鉴(宋代) 庄子(先秦) 菜根谭(明代) 鬼谷子(先秦) 增广贤文(明代) 中庸(先秦) 三国志(魏晋) 大学(两汉) 左传(先秦) 红楼梦(清代) 韩非子(先秦) 世说新语(南北朝) 本草纲目(明代) 易传(先秦) 笠翁对韵(清代) 礼记(两汉) 千字文(南北朝) 战国策(两汉) 三字经(宋代) 文心雕龙(南北朝) 声律启蒙(清代) 荀子(先秦) 吕氏春秋(先秦) 素书(先秦) 汉书(两汉) 六韬(先秦) 尚书(先秦) 围炉夜话(清代) 伤寒论(两汉) 三国演义(明代) 心经(未知) 冰鉴(清代) 弟子规(清代) 墨子(先秦) 阴符经(未知) 后汉书(南北朝) 格言联璧(清代) 传习录(明代) 百家姓(宋代) 淮南子(两汉) 神农本草经(先秦) 智囊(选录)(明代) 商君书(先秦) 管子(先秦) 水浒传(明代) 明史(清代) 幼学琼林(明代) 列子(先秦) 搜神记(魏晋) 抱朴子(魏晋) 警世通言(明代) 难经(先秦) 千金方(唐代) 孙膑兵法(先秦) 梦溪笔谈(宋代) 宋史(元代) 百战奇略(宋代) 三命通会(明代) 浮生六记(清代) 牡丹亭(明代) 三略(先秦) 朱子家训(清代) 黄庭经(魏晋) 儒林外史(清代) 晋书(唐代) 黄帝四经(先秦) 醒世恒言(明代) 徐霞客游记(明代) 论衡(两汉) 金匮要略(两汉) 尔雅(未知) 新唐书(宋代) 颜氏家训(南北朝) 贞观政要(唐代) 将苑(两汉) 旧唐书(五代) 茶经(唐代) 夜航船(明代) 周礼(两汉) 太平广记(宋代) 国语(先秦) 天工开物(明代) 孝经(先秦) 随园诗话(清代) 神相全编(宋代) 幽梦影(清代) 吴子(先秦) 奇经八脉考(明代) 针灸大成(明代) 撼龙经(唐代) 云笈七签(宋代) 太平御览(宋代)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 东京梦华录(宋代) 封神演义(明代)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 濒湖脉学(明代) 神仙传(魏晋) 公羊传(先秦) 渊海子平(宋代) 清史稿(清代) 孔子家语(未知) 棋经十三篇(宋代) 尉缭子(先秦) 滴天髓阐微(宋代) 镜花缘(清代) 桃花扇(清代) 四圣心源(清代) 闲情偶寄(清代) 随园食单(清代) 陶庵梦忆(明代) 喻世明言(明代) 葬书(魏晋) 司马法(先秦) 隋书(唐代) 续资治通鉴(清代) 悟真篇(宋代) 名贤集(宋代) 洗冤集录(宋代) 仪礼(先秦) 太白阴经(唐代) 食疗本草(唐代) 博物志(魏晋) 东周列国志(明代) 宋书(南北朝) 元史(明代) 盐铁论(两汉) 魏书(南北朝) 新五代史(宋代) 饮膳正要(元代) 说苑(两汉) 容斋随笔(宋代) 旧五代史(宋代) 长生殿(清代) 周书(唐代) 剪灯新话(明代) 人物志(魏晋) 南史(唐代) 沧浪诗话(宋代) 搜神后记(魏晋) 九章算术(两汉) 老子想尔注(两汉) 初刻拍案惊奇(明代) 大唐西域记(唐代) 权谋残卷(明代) 北史(唐代) 呻吟语(明代) 齐民要术(南北朝) 绿野仙踪(清代) 扁鹊心书(宋代) 兵法二十四篇(两汉) 梁书(唐代) 神峰通考(明代) 日知录(明代) 天玉经(唐代) 睡虎地秦墓竹简(先秦) 北齐书(唐代) 金史(元代) 辽史(元代) 乾坤大略(清代) 训蒙骈句(明代) 列女传(两汉) 逸周书(先秦) 武经总要(宋代) 酉阳杂俎(唐代) 陈书(唐代) 幽明录(南北朝) 李卫公问对(唐代) 二刻拍案惊奇(明代) 老残游记(清代) 官场现形记(清代) 南齐书(南北朝) 温病条辨(清代) 新齐谐(清代) 西湖梦寻(明代) 医学源流论(清代) 艺文类聚(唐代) 疑龙经(唐代) 词源(宋代) 唐传奇(唐代) 晏子春秋(先秦) 文昌孝经(未知) 公孙龙子(先秦) 近思录(宋代) 洛阳伽蓝记(南北朝) 谷梁传(先秦) 济公全传(清代) 龙文鞭影(明代) 无量寿经(魏晋) 练兵实纪(明代) 便宜十六策(两汉) 东游记(明代) 葬法倒杖(唐代) 隋唐演义(清代) 大戴礼记(两汉)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