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已年过半百,深秋时节仍滞留在偏远的南方地区。内心的愁绪已被眼前的菊花搅得纷乱不堪。更令人怨恨的是那月亮,故意在愁人面前变得如此圆满。
招呼来那些放浪不羁、能诗善酒的狂放朋友。酒杯一到手,我们就尽情畅饮,不计其数。我们放声高歌,随意而坐,掀起头巾不拘形迹。酒快醒时,我们的兴致却又转向了痛饮卢仝那样的茶碗。
注释
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
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巾聊岸: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