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出自明代高启的《吊岳王墓》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岳王墓旁的大树没有一根枝条是向着北方,十年未竟的遗恨让英雄为之悲泣。
朝廷早已传来班师回朝的诏令,而岳飞还在奏书中恳请北伐,要迎回被掳的徽、钦二帝。
常常想起还有谁能再请求抗金杀敌的命令,徒然感叹宋高宗自藏良弓杀害功臣良将。
如今在栖霞岭上回头眺望,在一片白露中再也看不见南宋诸帝的陵墓。
注释
岳王墓:在浙江杭州市栖霞岭下西湖边,俗称岳坟,也叫鄂王坟。
无枝向北风:没有一根枝条是向北的。传说岳坟旁的树木枝条一律向南。《一统志》云:“今其墓上木枝皆南向,识者谓其忠义所感云。”
班师诏:宋高宗绍兴十年(1
鉴赏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
创作背景
此
诗为诗人于杭州时,拜栖霞岭下
岳飞墓,题咏、凭吊岳飞而作。此诗《高太史大全集》(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卷十五、《列朝诗集》甲集均题为《岳王墓》,《明诗别裁集》卷一题为《吊岳王墓》,《古今图书集成精华》《西湖梦寻》题为《岳王坟》。
参考资料:完善
1、
(明)高启撰,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高太史大全集 卷第十五[M]. 世界书局. 1985年: 第24a页
2、
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04-105页
3、
(清)沈德潜 周准,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09月第1版,第22页
4、
(明)张岱著;谷春侠,张立敏注析,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第248页
简析
《岳王墓》是一首七言律
诗。此诗首联点题,写
岳飞千年遗恨,并借传说歌颂了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颔联以前后对比,说明岳飞对宋室的无限忠诚;颈联写岳飞的被害,并借用典故谴责宋高宗;尾联抒写感慨,诗人既为南宋终于自取灭亡而慨叹,又为岳飞的屈死而悲愤。全诗意境清冷、凄迷感伤,功过是非对照至为鲜明,感叹意味也厚重深挚。
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887篇诗文 ► 2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