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像秋日的月光,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注释秋光:秋月。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词人用月色、梅花等意象,构成清幽恬静的环境氛围,月色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词人不经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译文
二月十五夜晚,同赵德麟在聚星堂小酌。
春日庭院中,皓月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注释
春庭:春季的庭院。
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
摇荡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半落:微微低垂。
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1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