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出自唐代韦庄的《绥州作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雕阴地区没有树木,河水只能向南流淌;城上的女墙高耸入云,这里曾是古时的帝王辖地。
茫茫夜雨中,阒寂边塞上,驼队隐约可见,驼铃摇曳不绝;思乡的孤独旅人,正独自倚着高楼眺望故乡。
王昭君当年出塞离去时,路边的花儿或许还在绽放;蔡文姬从匈奴归来时,两鬓已如秋霜。
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单于之曲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

注释
绥州: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
雕阴:隋大业初年改绥州为雕阴郡,因雕山在该郡西南,故名。
雉(zhì)堞(dié):指城上女墙。
远戍:指兵士守卫的边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韦庄进士及第之前外出求学浪游绥州时作。绥州地处西北,人烟稀少,冷落荒凉。诗人写登绥州城楼眺望所见,顿时感到归期渺渺。诗人感怀伤事,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内心充满的沧桑之感。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03

简析

  《绥州作》是一首七言律,为一首边塞诗。诗的首联写绥州城的自然状况;颔联写诗人夜雨驼铃与倚楼怀乡的形象;颈联是其展开的联想;尾联写对边患的感慨,以景语出之。整首诗通过怀古伤今的写作技巧,描写诗人在绥州途中的所见的肃杀、凄凉的边塞意象,表现了他离乡后的孤独以及不知何时才能摆脱羁留处境的苦闷,隐含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赏析

  第一、二两句描绘绥州城的自然风貌。“雕阴” 一句勾勒出边地的荒僻景象,眼前是广袤的灰黄色调,黄土高原一直延伸至天际。这里树木难生,水土流失严重,遍布塬、峁、沟、壑,连水流都难以顺畅奔涌。寻常原野树木葱郁,此地却 “无”;本该畅流的河水,在这里却 “难”。一 “无” 一 “难”,将边地的荒寂与环境的恶劣刻画得淋漓尽致。“雉堞” 一句则凸显边防的肃杀氛围,在辽阔无边的黄土高原上,蜿蜒的城墙高耸入云,直连天际。“连云” 二字展现空间的广阔,“古” 字则暗含时间的久远,此句时空跨度极大,因而蕴含的意韵丰富,寄托的深意深远。以上两句均从静态视角落笔,笔法粗犷简洁,可见诗人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86篇诗文 ► 3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