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出自唐代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译文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注释秋雨节:韩愈登衡山,正是南方秋雨季节。晦昧:阴暗无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韩愈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祭祀五岳的礼仪与祭祀三公同等隆重,五岳之中,四山环绕,唯有嵩山位居中央。
衡山地处偏远,多有妖魔鬼怪出没,上天赋予南岳神君赫赫神威,让他在此独掌雄威。
山间云雾从半山腰喷涌弥漫,一片迷茫,即便有高耸绝顶,又有谁能攀至巅峰?
我前来之时,恰逢秋雨连绵,天色阴沉晦暗,连一丝清风也无。
我在心中默默祈祷,仿佛即刻有了回应,难道不是因为人正直,才能与神明感应相通吗?
片刻之间,云雾便被清扫一空,群峰豁然显现,抬头仰望,山峰突兀耸立,直插青天。
紫盖峰绵延不绝,与天柱峰紧密相连;石廪峰起伏跌宕,衔接着祝融峰的雄姿。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作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鉴赏

  韩愈的《衡岳》与《山石》虽同出一人之手,且皆属记游题材,却因诗人境遇与创作心境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山石》清丽飘逸,尽显自然之趣;《衡岳》则凝练庄重、古雅厚重,字里行间透着沉郁顿挫的力道,堪称其七言古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作于韩愈被贬连州阳山遇赦北归途中,彼时他途经衡山,借登山谒庙之事抒发胸臆。诗歌以游踪为线索,将写景、叙事与抒情无缝融合,章法井然且意境开阔。开篇六句便以宏阔笔触勾勒望岳之景,起笔超拔不凡,既点明五岳祭典堪比三公的庄重规格,又凸显衡岳雄镇南方的崇高地位,更以“喷云泄雾藏半腹”的描写,点出衡山险峻难攀的特质,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是一首七言古,此诗叙写诗人谒祭衡山庙神、占卜吉凶和投宿庙寺等情况,抒发诗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章法井然,境界开阔,色彩浓重,给人一种清新开阔的美感。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5篇诗文 ► 17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