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注释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赏析此句起笔点明诗题,诗人从女子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
译文
当时第二次征集弓箭手,老幼都被召集起来。大雨倾盆,天气极为寒冷,路上有一百多人死亡。从壤河到昆阳老牛陂一带,尸体接连不断。
汝河边贫苦人家的女儿,边走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还有个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有成年男丁。
郡中来的官吏态度凶暴,县官哪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停留,年迈的父亲只得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上路。
我一遍遍地恳求同去,希望他们对老父亲多多关照。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壤河边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了依靠,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
这首诗是描写汝坟贫女哭诉朝廷的兵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此诗所写是有史实根据的,作者原注称“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据与作者同时的司马光《论义勇六割子》之《第一割子》说:“康定、庆历之际,赵元吴叛乱……国家乏少正兵,遂籍陕西之民,三丁之内选一丁以为乡弓手……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可以与此诗所写互相印证。不同的是此诗以一个家庭的悲剧形象地反映这段历史,龙钟老人拄杖应征,死在阴雨严寒之中,弱质贫女,无所依托,“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这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比历史记载更生动、形象并深刻地揭露兵役的残酷和罪恶。这便是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