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十五岁的少年时光,在慈母身前承欢尽孝。
因被举荐为孝廉,借着岁贡的机会,怀揣着对亲人的孝心前往秦川。
在座的人都推崇他像文举一般有才,中郎也赞许他如仲宣那样出众。
在江上乘船分别时,谁不仰慕他如同神仙般令人敬佩呢。
注释
张参:父张朏,开元中为泾州别驾。朏为柬之之侄,襄阳人。
明经举:参加明经科考试。泾州:治所在今甘肃径川县北。
觐省:拜望父母。
彩衣:借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喻孝亲行为。
承欢:指侍奉父母。
孝廉:应明经试者之称。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02篇诗文 ► 34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