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程颢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偶成

程颢 程颢〔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时人 一作:旁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偶成

程颢 程颢〔宋代〕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淮南寺

程颢 程颢〔宋代〕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郊行即事

程颢 程颢〔宋代〕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醉 一作:劝)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月陂

程颢 程颢〔宋代〕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程颢 程颢〔宋代〕

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偶成二首·其一

程颢 程颢〔宋代〕

寥寥天气已高秋,更倚凌虚百尺楼。
世上利名群蠛蠓,古来兴废几浮沤。
退居陋巷颜回乐,不见长安李白愁。
两事到头须有得,我心处处自优游。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性书

程颢 程颢〔宋代〕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心之精微,口不能宜,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其三

程颢 程颢〔宋代〕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识仁篇

程颢 程颢〔宋代〕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刘蕺山曰:程子首识仁,不是教人悬空参悟,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便好容易下工夫也。识得后,只须用葆任法,曰“诚敬存之”而已。而勿忘、勿助之间,其真用力候也。盖天理微妙之中,着不得一毫意见伎俩,与之凑泊。才用纤毫之力,便是以己合彼之劳矣,安得有反身而诚之乐。诚者,自明而诚之谓。敬者,一于诚而不二之谓。诚只是诚此理,敬只是敬此诚,何力之有!后人不识仁,将天地间一种无外之理,封作一膜看,因并不识诚敬,将本心中一点活泼之灵,滞作一物用,胥失之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昏昧放逸是习心。向来不识此理,故种种本心为习心用;今来既识此理,故种种习心为本心转。又何患不存之,又存而不能期月守也?此程子见道分明语也。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非浅学可几,学者只合说“克己复礼为仁”。周海门先生深不然之,以为“不识仁而能复礼者无有”,是处极为有见。而顾泾阳先生则云:“学者极喜举程子识仁。但昔人是全提,后人只是半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浑然与物同体’,而遗却下句,此半提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不须’二句,而遗却上句,此半提也。”尤见卫道之苦心矣!

  又曰:朱子谓程子《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故《近思录》遗之。然“诚敬存之”四字,自是中道而立。

  又曰:《识仁》一篇,总只是状仁体合下来如此,当下认取,活泼泼地,不须着纤毫气力,所谓“我固有之”也。然诚敬为力,乃是无着力处。盖把持之存,终是人为;诚敬之存,乃为天理。只是存得好,便是诚敬,诚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泥不须防检穷索,则诚敬存之当在何处?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静专言此意,固有本哉!

  顾泾阳曰:程伯子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只此一语已尽,何以又云“义礼智信皆仁”也?始颇疑其为赘。及观世之号识仁者,往往务为圆融活泼,以外媚流俗而内济其私,甚而蔑弃廉耻,决裂绳墨,闪铄回互,诳己诳人,曾不省义礼智信为何物,犹偃然自命曰仁也,然后知伯子之意远矣!

  宗羲案:明道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不入,庶乎“所过者化”矣!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说“诚敬存之”便说“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不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则与天不相似。此即孟子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同一埽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朱子谓:“明道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又谓:“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稍皆入禅学去。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𥇍见上一截,少下面着实工夫,故流弊至此。”此所谓程先生者,单指明道而言。其实不然。引而不发,以俟能者。若必鱼筌兔迹,以俟学人,则匠、羿有时而改变绳墨,彀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

  百家谨案:先遗献《孟子师说》解“必有事焉”:“此与明道识仁之意相合。‘正’是把捉之病,‘忘’是间断之病,‘助’是急迫之病。故曰‘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盖存得好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外此而为防检穷索,便是人为,未有不犯三者之病也。”

  百家又忆姜定庵先生希辙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学而时习”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总是工夫之名。’荀子所谓‘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皆是。然必有所指之的,则合其本体而已矣,明道之识仁是也。‘时习’者,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明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盖其间调停节候,如鸟之肄飞,冲然自得,便是‘说’也。”

春日偶成 秋日偶成 题淮南寺 郊行即事 游月陂 秋日偶成二首·其一 定性书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 识仁篇 和尧夫首尾吟 晚春 草堂 凌霄三峰 戏题 盆荷二首 其一 陈公廙园修禊事席上赋 和诸公梅台 春雪 和咏草 象戏 环翠亭 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 其二 游鄠山诗十二首 马上偶成 酬韩持国资政湖上独酌见赠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 和王安之五首 野轩 草堂 云际山 游鄠山诗十二首 游紫阁山 和花庵 早寒 哭张子厚先生 盆荷二首 其二 草堂 游重云 草堂 长啸岩中得冰以石敲餐甚 后一日再和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 晚晖亭 新晴野步 其二 新晴野步 其一 中秋月 游鄠山诗十二首 白云道中 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 其一 游鄠山诗十二首 猕猴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 草堂 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 送吕晦叔赴河阳 赠王求甫铁如意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 和王安之五首 药轩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 其一 和家君早寒之什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 睢阳五老图 春日江上 桃花菊 子直示以新诗一轴偶为四韵奉谢 高观谷 和王安之五首 小园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 其二 下白径岭先寄孔周翰郎中 西湖 和王安之五首 污亭 代少卿和王宣徽游崇福宫 陪陆子履游白石万固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 草堂 下山偶成 草堂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
形式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