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通往东园的小径,被垂柳轻轻掩映;西坝的渡头,正有落花纷纷扬扬。
这般好景致已接连多月,此处的风光是周边地方都寻不到的。
村里有鸟儿飞掠,人们便察觉天已破晓;水中有鱼儿嬉戏,人们便知晓春天已至。
方才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中哪里会沾染世俗的尘杂呢。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东园:泛指园圃。
径:小路。
堰:水坝。
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
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
曙:破
赏析
这首诗勾勒出无处不有的春日景象,每一处都洋溢着鲜活灵动的生机,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抒发了其超然物外、渴望归隐田园的心境。
首联描绘诗人随意漫步至东园,又行过西堰,目光所及皆是盎然春意。颔联中,诗人从时间跨度与空间广度两个维度,展现春光的无远弗届。“连”字凸显时间的绵延不绝,“绝”字则体现分布的广阔无垠,用词精准凝练,极具表现力。颈联聚焦“鸟飞”与“鱼戏”这两处细微的动态场景,还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觉”与“知”二字,极为细腻真切地传递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满心欢喜、轻松愉悦的心境。尾联处,诗人笔锋陡转,从雨后初晴的特定时刻切入,描写山村春日独有的
创作背景
这首
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诗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领略春光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国安 王幼敏.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页
简析
《仲春郊外》是一首五言律
诗。这首诗描写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从反面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抒发了其归隐山水田园的情怀。全诗风格淡雅清新,语句优雅、属对工整,不动声色地抒情,意趣盎然。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5篇诗文 ► 42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