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杨炎正的《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译文试问谁是中原豪杰,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
注释中州:黄河中、下游地区。五湖:太湖一带,此表示隐遁湖海。
赏析词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将词人的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反映了词人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
译文
手持酒杯面对夕阳,默默无语似乎在问西风。胭脂为什么呀,都化作色彩染遍了秋荷?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没有地方让远飞的鸿鸟歇足。天空只在栏杆的一角显露,我在半醉半醒中斜倚着栏杆。
走过千万里路,遍历江南与江北、浙西和浙东。我的人生就像暂时寄居世间,仍向往着那栽有菊花的隐士家园。试问谁是中原豪杰,借我舟楫浮泛五湖,我愿去做个钓鱼翁。回头再看看故土中原,归隐的念头可不能太匆忙。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
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炼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愁绪,基调悲壮且沉郁。开篇两句轻描愁绪模样,夕阳渐渐西沉,词人手持酒杯,迎着秋风沉思,忽然生出奇特的疑问。“斜日” 既实写眼前景物,点明当下时间,又暗含年华逝去的意味,藏着岁月虚度、青春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