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出自明代真可的《游云居怀古》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沿着迂回的山路攀登了千尺,才到达云居寺的高处,云居寺一片荒凉冷落,景象实在让人感伤。
赵州关外面,秋风阵阵透着寒意,佛印桥头上,夜晚的月光带着清凉。
唐代和宋代的碑刻题字,文字间满是古朴气息,苏轼、黄庭坚留下的书法遗迹,早已覆盖了苍绿的苔藓。
最让人怜惜的是,这片本该清净的佛门圣地,如今反而变成豪门贵族放牧的场地。
注释
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为概数。
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
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生寂寞、抑郁之感。
赵州关:为云居山上入真如寺之隘口。
简析
《游云居怀古》是一首七言律
诗,寄寓了诗人深深的感慨。诗的首联写攀登的艰难和到达后所见景象的萧索;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周围的凄清氛围;颈联转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提及唐宋时期的碑刻和
苏轼、
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遗迹,展现了寺庙曾经的辉煌与文化底蕴;尾联表达一种痛惜之情,这样一处本应清净庄严、供人修行礼佛的圣地,如今却沦为豪门贵族的放牧场,被世俗的喧嚣与功利所侵占;这不仅是对寺庙现状的悲叹,更是对文化失落、精神家园被毁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云居即云居山,上有真如禅寺,为始建于唐的著名古刹,今全国重点佛寺。详见宗振《书云居寺壁》之说明。大约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前后,可公上云居山瞻礼。见其荒凉败落,僧人寥寥,不由得大为感慨。乃鼓励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禅师转驻云居山,以期兴复。洪断禅师果赴云居,率众披荆斩棘,重建殿宇,云居山真如寺得以中兴。可公在云居山留止多日,对山上古迹遗址皆一一踏勘,并一一题咏,留有许多优美的
诗篇。
真可
真可(1543~1603),明末僧人。字达观,晚号紫柏大师。门人尊他为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吴江(今属江苏)人。► 4篇诗文 ► 4条名句